当前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

我们离诺贝尔科学奖究竟有多远

发布日期:2013-11-28访问次数:479

我们离诺贝尔科学奖究竟有多远

 

           年年评奖,年年思考。每届诺贝尔科学奖的颁发都会引起国内科技领域的激烈讨论,今年也不例外。在江苏,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科学研究有着浓厚的氛围。即便如此,江苏科技界在面对诺贝尔科学奖时,一直都在反思。11月21日,在省高校科协主办、 科协承办的“科学前沿——通往诺贝尔奖之路”科技沙龙上,上演了一场朴实的科学大讨论。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发现‘上帝粒子’的两位科学家,这本是物理学界值得称道的一件大事,但霍金却对‘上帝粒子’的发现感到失望。因为他认为如果没有发现这种粒子,物理学研究将变得更有趣。”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祝世宁说:“霍金是不是真的不高兴呢?其实不一定。实际上他是在提醒大家注意——在基础研究上面可能会有新发现。”
       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陈洪渊提出,科学研究不是为了获奖,而是要从基础研究开始,脚踏实地地开展研究。“我们做基础研究是为了真正潜心去发现,而不是单纯的急功近利为了想得到什么而进行研究”。陈洪渊说,目前国内科研大多数是为了出论文、评职称,而不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在压力下,科研激发不出研究人员的兴趣。我目前的研究项目就招不到合适的研究生,因为项目需要5年的研究时间,研究生只读3年,3年内出不了论文。怎么办?”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今年9月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显示,十连来,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在世界第五位,比上去年统计时提升了一位,提前完成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规定的到2015年国际科技论文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五位的目标。相比于上一年度,我国学科论文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十位的学科数上升了一科,达到了15科,包括化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数学、计算机科学等五个领域的论文。

我们离诺贝尔奖到底有多远,这是我们科技界一直在热烈讨论的,江苏或者我们国家下一步应该做些什么,有些什么重要的启示?针对江苏省科协张铁恒副主席的话,长江学者中国药科大学孙宏斌教授认为有可能获奖的就是施洋教授,是哈佛大学的,以前是上海医科大学毕业的,他的发现就是主蛋白去甲基化酶,也有可能用在肿瘤的一个治疗,也是在04年发表的很重要的工作。这里面中国科学家到底什么状态?我们还得回顾一下过去,实际上老一辈科学家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现了一些很重要的药物,这里面也有很多故事。这里面一个代表性的就是屠呦呦,她的最高贡献就是发现了蒿甲醚,我觉得现在去发现一个药物再去得诺贝尔奖也是很难的,因为很多都是基础研究。

蒋维洲教授认为复杂的现象的后面会有一些简单的规律。另外像国外拿诺贝尔奖,像我们南京有好多高校,能不能有一些战略制高点的有这么一些产业,比如像美国的硅谷,美国三分之一的芯片是在硅谷造的,南京是不是有某个大学去推动这个事情,产学研能够相互贯通,我觉得这个从2000年以来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好多是跟产业相关的,有光纤的,还有石墨烯等等。
       但是,面对论文质与量的提升,我们真的就有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潜力?事实上,“面对诺贝尔科学奖,要引导科研人员真正地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做事情,现在好多科技人员都是为了生存在做研究,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诺贝尔科学奖只是我们的梦。”南京理工大学教授谭伟石直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