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申请表

 

 

 

BY2011149

城市污泥低温热解制备生物油和活性炭技术

东南大学 (盖章)

2015-03-27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八


一、基本信息

1、项目概况

单位名称

东南大学

所在地区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

主管部门

东南大学

通信地址

南京四牌楼2号

联系人

朱兆斌

联系电话

02583791854

邮政编码

210096

电子信箱

kepingzhang56@126.com

单位性质

1

1. 大专院校  2. 科研院所  3. 企业  4. 其他

项目起始时间

2011-9

项目计划完成时间

2013-12

验收形式

2、函评

验收时间

2015-04-03

验收地点

东南大学

成 果 形 式

(可选多项)

1

2

6

9

         

1. 论文论著                   2. 研究(咨询)报告

3. 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       4. 新装置

5. 新材料                     6. 新工艺(或新方法、新模式)

7. 计算机软件                 8. 技术标准

9. 专利                       10. 其它

专利申请()

发 明

6

实用新型

0

外观设计

0

专利授权()

发 明

7

实用新型

1

外观设计

0

发表论文(篇)

论文总数

科学引文索引(SCI

工程索引(EI

20

6

11

出版科技著作

0  (部)

制定技术标准

0  (个)

新 产 品

0  (个)

  其中:国标

0  (个)

建成新装置

0  (套)

农业新品种

0  (个)

软件著作权

0  (项)

新 工 艺

0  (项)

 

2. 项目负责人情况:

 

性别

出生年月

专 业

学 历

职 称

联系电话

黄亚继

1975-11-14

热能工程

博士研究生

教授

02583794744

孙国平

1979-02-10

经济管理

硕士研究生

副高

051167306828


3. 项目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人

项目研发人员总数

15

  其中:博士

7

       硕士

4

  其中:高级职称

8

       中级职称

0

其中:在校研究生

3

留学归国人员

0

外籍人才

0

 

4.项目实际到位经费情况:                              单位:万元

 

项目

总经费

其中

省拨款

单位自筹

部门、地方配套

其他来源

预算总额

(按合同自动生成)

460

50

410

0

0

已到位数

440.28

50

390.28

0

0

 

5.项目经费支出情况:                                  单位:万元

 

经费支出

其中:省拨款

备注

1、人员费

5

5

参研人员酬金

2、设备费

211.11

11.11

购置控制、传送设备

3、材料费

207.06

16.78

自建污泥热解试验台搭建费用

4、测试化验加工费

2.04

2.04

测试、加工费

5、燃料动力费

0.16

0.16

动力载气费

6、差旅费

6.61

6.61

调研、采购、学术交流等差旅费以及交通费

7、会议费

0.44

0.44

国内学术会议费

8、出版费

0.88

0.88

论文版面费

9、管理费

2.5

2.5

学校管理费

10、其他费用

1.49

1.49

办公用品、维修费等

合计:

437.29

47.01

 

 


6. 项目获奖情况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

0

0

0

0

国家发明奖

0

0

0

0

国家科技进步奖

0

0

0

0

国家部门科技进步奖

0

0

0

0

省科技进步奖

0

0

0

0

注:重大研发机构、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填写建设期间的累计获奖数。

 

7. 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技术指标名称

合同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实际完成情况

处理湿污泥的含水率

75-85

75-89

系统能量综合利用效率

>90

93

示范工程湿污泥日处理量

50

50

国家发明专利

3

申请6项,授权7项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3

授权1项

SCI、EI收录论文

>10

SCI论文6篇,EI论文11篇

培养博士研究生

2

2

培养硕士研究生

3

3

 

8.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经济指标名称

单 位

合同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实际完成情况

新增产值

万元

 

 

新增销售额

万元

 

 

新增利税

万元

 

 

新增出口创汇

万美元

 

 

新增服务收入

万元

 

 

 

9. 主要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建设任务名称

合同建设任务

建设任务实际完成情况

 

 

 

 

 

 

 

 

 

 

 

 

 

 

 

 

注:主要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由重大研发机构、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填写,其他项目不填写。


二、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

 

1、主要研究内容

(1)主要研究内容
1、以目标产物稳定和优化选择为目标,对于不同种类污泥开展热裂解耦合品位提升集成试验,获取热解过程中关键动力学参数。
2、研究不同性质的污泥同时制备生物油和活性炭的最佳热解工艺参数,通过热解工艺参数优化,进一步提高两种附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3、从系统的能量和质量平衡优化角度,开始专题试验,获得最佳的设计参数,确保整个系统能效最大化和污染最小化。
4、建立综合技术性能、经济性能和环境影响性能评价的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对所构建的系统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价。

(2)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研发,获得适合我国国情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节能城市污泥低温热解同时制备生物油和活性炭成套技术。

(3)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高效连续式污泥深度干燥技术
污泥干燥采用专利技术“闭式多室流化床污泥干燥方法”。流化床干燥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污泥和水蒸气埋管的传热速率,有效促进污泥快速脱水;多室结构保证污泥停留时间趋于一致,实现深度干燥,可将含水率80%以上的湿污泥干燥至含水率10%以下;蒸气在换热管内等温凝结放热,保证污泥和换热管间有效传热温差,并且没有额外的能量损失,热利用效率>93%;干燥装置排放气体经过冷凝后送入流化床燃烧装置,冷凝液送回污水处理厂,整个过程无污染物排放。
2、双床交互循环式污泥低温热解技术
污泥低温热解采用流化床热解反应器+流化床燃烧反应器构成的双床交互循环式装置,已申报发明专利“双床交互循环式污泥热解制油方法”。该装置采用具有催化功能的热载体(Al2O3颗粒)在两个流化床反应器之间交互循环,将燃烧产生的热量传输给热解过程,解决了国外现有低温热解系统普遍存在反应器内部温度严重不均的问题,使热解反应控制在最佳反应温度,并且热利用效率提高到90%。
低温热解采用专利技术“城市污泥低温热解同时制备生物油和活性炭的方法”,装置为高倍率循环流化床热解反应器,热解温度为475±25℃,具有高效热质传递和固—固(热载体—污泥)、气—固(热解气—热载体)混合性能,能够保证污泥瞬间升温干燥和快速热解,提高生物油产率;热解残炭的多次循环可赶走残炭中大部分挥发份,获得细微粉末状的多孔固体炭;实现同时制备生物油和活性炭。
3、生物油制备及品质提升
流化床热解反应器产生的热解气经陶瓷过滤器分离后进入重油分离器和轻油喷淋塔进行分级冷凝(采用专利技术“污泥热解气分级冷凝回收生物油方法”),可凝结的液体产物进入储油罐,收集的重油进入流化床燃烧反应器燃烧,收集的轻油经品质提升后成为满足燃料油指标的生物油,进一步提质后可接近于柴油指标。
4、活性炭制备及品质提升
将流化床燃烧稻壳等生物质(作为辅助燃料加热热载体提供热解能量)产生的飞灰加入湿污泥中,参与干燥和热解过程,热解产生的细微固体炭经陶瓷过滤器分离收集。生物质飞灰中K、Na等成分可有效改进固体炭的孔隙结构,固体炭经品质提升后成为与商用活性炭性能接近的活性炭。

(4)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1、提出的流化床热解+流化床燃烧的双床交互循环式污泥低温热解处理技术,用污泥热解催化剂作为热载体在两个流化床反应器之间交互循环,将燃烧产生的热量传输给热解过程,解决了常规壁面传热造成的反应器内部温度严重不均的问题,使热解反应控制在最佳反应温度。
2、采用流化床热解反应器,其高效热质传递和固—固(催化剂—污泥)、气—固(热解气—催化剂)混合性能,能够保证污泥瞬间升温干燥和快速热解,提高与柴油性能指标相接近的高品质液体油(类柴油)的产率,并获得细微粉末状的固体炭。
3、将流化床燃烧稻壳等生物质(作为辅助燃料加热热载体提供热解能量)产生的飞灰加入湿污泥(含水率80%)中,参与干燥和热解过程,利用飞灰中K、Na等成分的作用,改进热解产物固体炭的孔隙结构,获得具有高吸附性能的污泥衍生吸附材料。
4、通过能量循环梯级利用,能量利用效率提高到90%以上。

2、获得研究成果情况:专利(专利名称、专利号、申请授权时间、主要完成人等);标准(标准名称、编号、发布部门、发布时间、主要完成人等);论文(论文名称、主要完成人、发表刊物名称、发表时间、影响因子等);科技专著(专著名称、出版单位、时间、主要完成人等);新产品、农业新品种、新工艺、新装置等(名称、认定部门、主要完成人等);软件著作权(著作权名称、著作权号、申请授权时间、主要完成人等)

专利情况
序号 申请号 专利名称 类型
1 201010159906.X 城市污泥低温热解同时制备生物油和活性炭的方法(已授权,公告号:CN 101845311 B,公告日:2013.06.05) 国家发明专利
2 201010159908.9
污泥热解气分级冷凝回收生物油的方法(已授权,公告号:CN 101851520 B,公告日:2013.04.10) 国家发明专利
3 201010121222.0
一种利用污泥制作陶粒的方法(已授权,公告号:CN 102206091 B,公告日:2013.04.03)
国家发明专利
4 201210154804.8 硝酸镍改性污泥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已授权,公告号:CN 102658084 B,公告日:2013.12.11) 国家发明专利
5 201210516100.0
利用污泥作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
6 201010558035.9
一种利用污泥和秸秆制备燃料的装置和方法(已授权,公告号:CN 101993752 B,公告日:2013.09.18) 国家发明专利
7 201010139949.1
污泥脉冲闪蒸深度脱水方法及装置(已授权,公告号:CN 101817630 B,公告日:2012.04.18) 国家发明专利
8 201010574130.8
一种污泥制备活性炭的方法及装置(已授权,公告号:CN 101985355 B,公告日:2012.11.14) 国家发明专利
9 201020643067.4
一种污泥制备活性炭的装置(已授权,公告号:CN 201882915 U,公告日:2011.06.29) 实用新型专利
10 201310587761.7 在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中获得不同用途污泥热解油的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
11 201310587723.1 在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中获得不同用途污泥热解油的装置 国家发明专利
12 201310587773.X 采用机械 - 非机械耦合控制的双循环流化床装置 国家发明专利
13 201310587578.7 采用机械 - 非机械耦合控制双循环流化床压
力平衡的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
14 201310587774.4 一种污泥喷嘴 国家发明专利
发表论文情况
序号 论文名称 期刊 日期 收录情况
1 Pyrolysis of high-ash sewage sludge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reactor for production of liquids rich in heterocyclic nitrogenated compound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3(127):44-48 SCI、EI
2 Adsorption of sulfur dioxide using nickel oxide/carbon adsorbents produced by one-step pyrolysis method 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 2013(99):137-142 SCI、EI
3 Study on pore characteristics of flocs and sludge dewaterability based on fractal methods (pore characteristics of flocs and sludge dewatering)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3(58):217-223 SCI、EI
4 Effect of biomass addition on the surface and adsorp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based adsorbents from sewage sludg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3,25(2):405-412 SCI、EI
5 Experimental flow behaviors of irregular particles with silica sand in solid waste fluidized bed Powder Technology 2013(234):67-75 SCI、EI
6 Characterization of top phase oil obtained from co-pyrolysis of sewage sludge and poplar sawdust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14 (21): 9717–9726 SCI、EI
7 Characterization of bio-oil obtained from sewage sludge pyrolysis catalyzed by char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 (726-731): 2629-2635 EI
8 污泥残炭对城市污泥催化热解制油影响的实验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44(3): 605-609 EI
9 分级冷凝回收城市污泥热解油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an 2013 EI
10 低氧烟道环境制备污泥活性炭 农业工程学报 Aug 2013 EI
11 污泥及秸秆生物质固体燃料制备中试工艺及燃烧特性
农业工程学报 May 2012 EI
12 A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f Sludge Dewaterability by Thermal Conditioning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Technology and Civil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p3838-3841, 2011 EI
13 固废流化床异型颗粒与床料共流化特性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ay 2012 EI
14 湿污泥在流化床中干燥特性 环境工程学报 Jun 2013 EI
15 水蒸气法制备污泥质活性炭的实验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12,32(4) EI
16 脱水污泥热调制的特性 环境工程学报 Apr,2012 EI
17 污泥-秸秆衍生固体燃料燃烧特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Jun,2012 EI
18 城市污泥干燥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节能科技 April 2012
19 干污泥表面形貌及孔隙分布规律 化工装备技术 Oct 2012
20 污泥干燥特性及其模型求解 环境工程 Mar 2012


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 主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专题一 污泥残碳对污泥热解过程的催化特性研究
利用TG-FTIR方法,分析了纯污泥和添加污泥残炭混合比例100wt.%的混合样的热重及500℃下热解释放物质的变化规律。从TG和DTG结果中发现,高温下污泥残炭的促挥发分反应作用更明显。SSC促进了污泥热解过程中有机物的脱水、脱氧以及脱氮反应。
在水平管式炉热解装置内,利用污泥残炭作为催化剂进行了污泥催化热解试验。试验所得热解油可自然分层为富含疏水性有机物的上层油以及富含水和亲水性物质的下层油。采用污泥和污泥残炭均匀混合的方式进行试验的结果显示,随着污泥残炭混合比例由0wt.%增加到200wt.%,上层油的产率由6.86wt.%降低到了3.5wt.%,污泥残炭的催化作用逐渐增强。污泥热解气态产物经污泥残炭中灰分催化裂解后形成了亲水性物质或小分子气体,导致了上层油产率的不断降低。
考察了上部SSC层对污泥热解过程的影响,发现这种催化剂布置方式没有出现明显的促进污泥中挥发分析出的现象,但对从污泥中以及挥发出来的有机蒸汽依然具有催化裂解作用。高温高SSC添加比例有利于上层SSC强化大分子有机物的脱氧、脱氮和脱水等去官能团反应,使其催化裂解为更多的碳氢化合物。300℃,SSC添加比例为100wt.%时得到的TPO的HHV和粘度最大,而在600℃,200wt.%时得到的TPO的HHV和粘度最小。可见,污泥热解时适当的添加剂对热解油品质的提升有所帮助。
专题二 污泥基活性炭的制备装置与工艺研究
本专题是在传统制备活性炭方法的基础上,改进制备工艺,以经过初步热解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热解残炭作为原料,在一定温度下通入水蒸气以流态化方式制备活性炭,并将制得的产品应用于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的处理中。通过研究,确定了制作污泥基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活化温度为500 ℃,活化时间为20 min,水蒸气投加量为物料投加质量的2.5倍。此时污泥基活性炭碘吸附值为233.48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60.47mg/g,得率为71.55%。并确定了污泥基活性炭制备过程中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对碘和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程度大小为:活化温度>水蒸气用量>活化时间。此外,通过对活性炭空隙率和安全性评价,表明该工艺适合于吸附染料等大分子污染物。污泥基活性炭的浸出液重金属离子含量不超标,因而应用安全。
在实验的基础上,针对江苏省句容市50t/d城市污泥热解制备生物油和活性炭工程项目,利用对反应过程进行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计算的方法,结合流态化反应原理,设计工业规模生产污泥基活性炭的流态化反应器。
专题三 城市污泥深度干燥工艺研究与装置设计
本课题在句容中容环保等项目的支持下,基于东南大学对污泥干燥的研究与发展,采用流化床干燥装置对污泥进行干燥试验,验证流化床工艺在污泥干燥处理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进行多工况试验,获得最佳流化床工艺参数,为流化床干燥装置的设计提供设计参数。
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城市污泥流化床深度干燥的新工艺,并对实际城市污泥分别进行了静态干燥实验,获得了一定的物性参数。搭建1t/d的流化床干燥中试试验平台,进行相关的试验,确定干燥试验中试平台的最佳运行工况,然后对处理量50t/d的流化床污泥干燥装置进行设计计算。
中试工艺采用联合加热方式对污泥进行深度干燥。每根电加热管的额定功率是1kW,通过温度控制仪控制加热管表面温度不超过150℃,试验最佳工况的流化风速度为1.3-1.5m/s时,污泥干燥的处理量达到37.5kg/h,干污泥含水量为3.15%,干污泥产量为5.38kg/h。分析了流化风速度、温度和湿度对联合干燥系统的影响。确定了工业装置最优设计参数。
与其他污泥干燥系统相比,联合加热方式流化床污泥深度干燥系统占地面积小、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得到的干污泥颗粒均匀;可以通过调节污泥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使干燥后的污泥达到预期含水量;干燥机本身没有运动部件,故障少,几乎不需要维修;直接加料不需要返料造粒系统;系统运行时系统含氧量低于临界点,安全等级高;没有出现污泥黏结问题。
在中试基础上,通过干燥装置进行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确定干燥装置主体架构的尺寸,并对送风系统中的布风板、风帽和风室进行了设计计算。
专题四 循环流化床污泥热解制油试验研究及工业示范装置热解反应器设计
本专题利用中试规模的流化床污泥热解制油装置,以水作为喷淋介质,使用喷淋塔冷凝热解油。流化床内径100mm,高6m。污泥中灰分较多而挥发分较少造成了27wt.%较低的热解油总产率。试验中维持了循环流化床热解系统连续、长时间的运行,所获得热解油和喷淋介质形成了均一相的共溶液,且热解油中含氮物质较多。在此基础上开展分级冷凝热解油试验研究发现,使用分级冷凝来回收城市污泥热解油,有利于分开收集不同用途的热解油组分,减少了后续分离工艺的负担,提高了热解油的应用价值。与高固体循环倍率下得到的热解油相比,本专题中在中低固体循环倍率下利用分级冷凝回收到的热解油中高热值脂肪族物质的浓度更高,所得到热解油的热值也更高,可用作替代燃料使用。试验中维持了循环流化床热解系统连续、长时间的运行,并将结果应用于50t/d工业示范装置中热解反应器的设计。
专题五 污泥热解工业示范装置中冷凝系统的工业模拟分析及优化
本专题在已设计完成的50t/d污泥热解工业示范装置喷淋系统基础上,选取苯酚、甲苯、吲哚、棕榈酸和正十五烷作为热解气的模型化合物,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喷淋系统的工艺模型,进而考察工况的改变对喷淋工艺的影响,探索优化工业示范装置中喷淋系统的运行参数的方法。
研究发现,入塔喷淋液温度增加会导致第一级喷淋塔气液出口温度的增加,液体出口温度过高会增加后续的喷淋液冷却系统负荷。第一级入塔喷淋液温度的增加对第二级喷淋塔气液出口温度的影响较小。第二级喷淋塔的气体出口温度虽然较低,但甲苯的回收率依然不高。选取吲哚作为喷淋液中水溶性组分的代表物质,考察第一级喷淋塔入塔喷淋液中吲哚流量对喷淋塔中各组分回收率以及喷淋塔气液进出口温度的影响。喷淋液中吲哚流量的增加造成了第一喷淋塔吲哚回收率的降低,且入塔喷淋液温度越高降低的程度越大,过高的第一级喷淋塔入塔喷淋液温度会增加系统能耗。在实际系统操作时应保持入塔喷淋液温度在适当的温度下运行(50-60℃),同时增加使用污水厂排水更新喷淋液的频率,尽量避免第一级喷淋塔喷淋液中水溶性组分含量的过度增加。
当两级喷淋塔同时使用甲醇作为喷淋介质时(M-M模式),可以在第一级喷淋塔中充分回收低沸点物质。但第一级喷淋塔的甲醇逸出率过高,会增加工业示范装置的运行成本。60℃是较合适的第一级入塔喷淋液温度运行值。为了在W-M模式下提高第二级喷淋塔中低沸点物质的富集程度,在保持第二级喷淋塔气液出塔温度和塔内液面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可以尽量减少第二级喷淋塔喷淋液的更换频率。
专题六 50d/t双床交互循环式污泥低温热解制油工业示范装置设计及运行
本专题在中试规模污泥低温热解制油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流化床工业示范装置的设计工作。该系统由污泥干燥单元、污泥低温热解单元、系统热源供应单元、生物油和活性炭收集与提质单元构成。污泥干燥为内热式流化床干燥器;污泥低温热解为流化床热解反应器和流化床燃烧反应器构成的双床交互循环式装置,流化床燃烧反应器同时提供热解和干燥所需热量;生物油经过分级冷凝后收集提质;活性炭经气固分离后收集提质。
通过对工业示范装置调试运行发现,50t/d双床交互循环式污泥低温热解制油装置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可长期稳定运行,得到的热解油和活性炭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工程技术先进,运行成本相对较低,经济效益显著,对于解决我国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2. 主要技术与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考核指标
本项目任务书提出:
项目完成后,提交项目研究报告;新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各3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以上。
通过本项目研究,获得50吨/天双床交互循环式污泥低温热解工程成套技术,并在至少一个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
(2)指标完成情况
本项目已形成了50吨/天双床交互循环式污泥低温热解工程成套技术,形成项目研发技术报告。相关成果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EI收录1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3项、实用新型专利 1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
本项目研究成果已形成1套50吨/天双床交互循环式污泥低温热解工程成套技术,并且在江苏中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该项目每天可处理污泥(含水率80%)50t,对其进行经济性评估发现,该项目处理制备费为47.17元/吨湿污泥,不计政府补贴情况下,年净收益为68.51万元(每处理1吨湿污泥净收益为45.67元)。该项目有效解决了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市场推广前景较好。

 

3. 项目实施的经济、社会效益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兴建与运行,是保护水资源和防止水体污染的重要举措。位于长江下游的江苏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发展十分迅速,据测算, 江苏省县以上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的污泥约3500 吨。由于大部分污水厂的污泥是随城市的生活垃圾一起排放的, 不仅造成了污染, 而且还侵占大量的土地, 每年至少要吞噬3000 多亩土地, 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基础建设的投资大幅增加, 污水处理厂的不断建设和投运, 污泥量还将持续增长。污泥处置出路正越来越成为江苏省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本项目研发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节能的城市污泥热解与资源利用关键技术,既满足了我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同时对提升江苏省环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本工程技术先进,投资收益显著,市场竞争力强。投资污泥热解处置项目是一个净收益过程,日处理湿污泥量50t/d(含水量80%)规模处理厂,不计政府补贴情况下,低温热解项目年净收益为117.12万元,高温热解项目年净收益为51.66万元,企业有积极性;整个系统处于常压运行,设备制造和运行无特殊工艺要求,现有的污水处理厂普通人员可运行此系统。这些优点使得本工程技术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经济效益和社会作用显著。①经济效益显著, 低温热解项目每处理1吨湿污泥净收益为78.08元,年处理3000万吨污泥,可实现经济效益23.42亿。②社会作用显著:解决了污泥的处理处置出路,消除污泥的污染问题;年低温热解处理3000万吨污泥可产生类柴油97.2万吨、污泥衍生吸附剂334.8万吨,年高温热解处理3000万吨污泥可产生燃气41.1亿m3,资源综合利用;年处理3000万吨污泥需建立1000个厂(以每个厂日处理湿污泥量平均100t/d规模计算),可创造几万人的就业机会(包括设备生产、工程建设、系统运行等),同时也带动了设备生产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项目主要参加人员名单

 

 

性别

出生年月

技术职称

学历

工作单位

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

本人签名

黄亚继

1975-11-14

教授

博士

东南大学

项目负责人

金保昇

1961-03-20

教授

硕士

东南大学

项目总体规划与指导

宋敏

1982-09-19

副教授

博士

东南大学

活性炭制备规划与指导

张勇

1979-03-03

副教授

博士

东南大学

系统总体设计

仲兆平

1966-03-03

教授

博士

东南大学

冷凝系统设计

肖睿

1968-12-04

教授

博士

东南大学

焚烧系统设计

葛仕福

1962-11-12

教授

博士

东南大学

冷凝试验操作

冯四平

1975-05-12

高工

本科

江苏中容电气有限公司

工程建设指导

李斌

1986-11-06

硕士生

硕士

东南大学

系统流程图绘制

吴逸敏

1987-07-09

硕士生

硕士

东南大学

活性炭制备与提质

孙宇

1986-12-05

硕士生

博士生

东南大学

活化炉设计

左武

1985-03-19

博士生

博士

东南大学

热解系统设计

贾继强

1987-06-18

博士生

硕士

东南大学

干燥系统设计

王昕晔

1988-02-10

博士生

博士生

东南大学

系统流程图绘制

牛淼淼

1988-09-26

博士生

博士生

东南大学

系统流程图绘制



1、东南大学

2、江苏中容环保有限公司

 

项目验收申请表

项目合同

项目研发工作总结

项目研发技术总结

项目财务决算表

项目资金专项审计报告

合作单位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论文证明材料

专利证明材料


 

 

 

 

 

 

                        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处负责人签字:                (部门盖章)

                                                    

                                                          

 

 

 

 

 

 

                           处负责人签字:                (部门盖章)

                                                    

                                                          

 

 

 

 

Baidu
map